职业技能培训网
工   业   和   信   息  化  部
京 I C P  2 0 2 1 0 2 3 2 3 2 号

艺术教师职业专业能力双证《非遗传承指导师》培训报名丨职业技能培训网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

发表时间:2022-10-29 12:30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鼓励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按有关规定申请参加相应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评价。推进学历教育学习成果、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建立国家资历框架。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了从事按照非学科类管理培训的须具备相应职业(专业)能力证明。为进一步提升艺术人才和艺术教育行业的教师职业能力水平,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理事单位《职业技能培训网》和中国艺教学会艺教委中国认证北京国优文化艺术中心等联合开展艺术教师职业专业能力双证书《非遗传承指导师》培训项目。

一.组织单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

二.培训对象及范围


(一)社会艺术教育从业者;
(二)各类院校和中小学、幼儿园艺术教师;
(三)各类艺术院校在校或艺术专业毕业(结业)学生;
(四)非遗传承行业或其他行业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人员;
(五)举办非遗文创、赋能岗位晋升履历和出国非遗文化交流者。

三.开设专业

(一)社会艺术教育:中国美术、中国书法、民族器乐、民族舞蹈、朗诵演讲、戏剧戏曲、敦煌表演、模特礼仪、传统文化讲师等专业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传承技艺,包括民族器乐、民族舞蹈、中华经典语言、中国美术书法、剪纸、各手工技艺制作等各项非遗传承技艺特长

四.高研班课程


图片

高研课程



艺术教师

职业专业能力培训

非遗传承指导师

通识课程

(上下滑动)


艺术教师

职业专业能力双证

非遗传承指导师

培训通识课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传承发展

四。新形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六。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七。文化和旅游部负责同志就学习贯彻《意见》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九。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十。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

十一。文旅部《“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文化和旅游部 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的通知


艺术教师

职业专业能力双证

非遗传承指导师

通识课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要从挖掘文化底蕴、开展遗产研究、普及遗产知识、完善保障机制等方面开展工作,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延续,并绽放异彩,造福子孙后代。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留存了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脆弱性、活态流变性,以及依托特定人文生态环境的特点,如何对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必要的保护,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延续,让子孙后代从中窥见中华民族传统文明,这是新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重大,加大挖掘、研究、普及力度,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文化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深入挖掘文化底蕴是保护与传承的前提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千姿百态的民间艺术、手手相递的技艺绝招,而且有林林总总的民间仪式、节庆活动等,可以说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来自民间,且历史悠久,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灭亡,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的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为此,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行必要的挖掘、整理和保护。一是要组织人员对当地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全面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生存状况、分布区域、传承人、相关场所、实物资料、相关民俗活动、保护情况;二是要组织熟悉乡土文化的本土作家、艺术家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只有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保护和传承才有根基。
二、认真开展遗产研究是保护与传承的关键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对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相对还不成熟,还未建立一个比较科学的研究体系。要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这一实际,研究中应该打破学科壁垒,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多元并重,相互融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更多、更科学的方法。要通过成立国家和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积极吸纳社会各界、各方面的专家参与研究工作,也可以建立研究基地,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深入开展研究,提高研究质量。对于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政府应给予研究必要的扶持、奖励,授予荣誉称号,以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取得更大成果,为科学开展保护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
三、积极普及遗产知识是保护与传承的基础
宣传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形式,有利于引起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注意及增强重视程度。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许多种类或世界独有,只有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才能普及公众的遗产知识。要通过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可通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论坛、讲座等活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扩大社会影响,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博物馆、文化馆站等展示平台的作用,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的实物展示、现场制作、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人生经历及传承工作经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等展览展示与互动体验,更好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四、建立完善保障机制是保护与传承的落脚点
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地域性特点,针对这种情况,地方政府除了做好非物質文化遗产的地方立法外,还要建立和完善三个机制:一要构建完善的传承人保护机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延续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法律制度,增强传承人保护力度,完善保护体系;二要构建完善的传承人认定机制。要科学设置认定标准,把“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人员”也列入其中,增强传承人的扶持力度,并设立传承人奖励和激励机制,对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进行等级考核,调动传承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三要构建完善的遗产申报机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分级递进式申报,以保证我国各地域、各民族、各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与保护方面,做到有序和兼容,确保各种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能得到合理的保护,并大放异彩。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对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身规律、特性和生存状况,努力探索切实可行的保护方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造福子孙后代。







五.培训费用


培训认证费:1680元
(包含教材费、线上通识课程费及证书、邮寄费、培训服务费用等)。

付款方式:

(1)银行汇款

培训费汇至对公账户:

账户名称:北京国优文化艺术中心

账户:110929215810101

开户行名称:招商银行行北京东三环支行

汇款用途:非遗传承指导师+姓名

需要开发票联系负责老师

(2)微信付费

具体联系负责老师

李老师18310976610


六.颁发证书名称


艺术教师职业专业能力双证书
《注册非遗传承指导师》+牌证

图片


七.证书适用


社会艺术教育从业者+职业专业能力双证;
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项技艺传承者+职业专业能力双证;
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项代表性传承人+职业专业能力双证
举办非遗文创、赋能岗位晋升履历和出国非遗文化交流者。

八.研修优势


1.具有国家版权性;
2.具有行业权威性;
3.具有评价专业性;
4.具有艺术教育性;
5.具有职业技能性;
6.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是经培训岗位技能专项证明。兼职非遗进校园、非遗交流、举办非遗文创、赋能岗位晋升履历和出国非遗文化交流等发挥更大价值。

九.报名方式丨


1.提交【非遗传承指导师认证申请表】后附学历+进修、考级、获奖等证书证明材料+专业年限证明+本人证件照电子版;

2.非遗技艺名称:填写本人所具有的非遗技艺(艺术特长)如:美术(国画);

3.对应非遗传承专业方向:根据本人非遗传承技艺技能填报一种如:民族器乐(古琴演奏);

3.技能科目考核:提交对应申请非遗技艺名称的代表最高水平作品电子版三个(纸制作品或者实操视频作品5分钟内核心部分);

4.填写【非遗传承指导师认证申请表】发送到邮箱:723106217@qq.com 并联系负责老师确认:李老师18310976610。

图片

下载表格: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非遗传承指导师认证申请表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7Zd1JCgCnvYN2iXSLsV9g

提取码:5521

图片




图片


外联电话:18310976610(微信同)

合作邮箱:723106217@qq.com



24小时服务热线
18310976610
职业技能培训网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新闻资讯                      诚聘英才